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麻疹疫苗接种可预防致死性脑部感染的发生

2005-11-1 0:0 【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对从因致死性脑感染死亡的患者组织中分离的野生型麻疹病毒的研究表明,麻疹疫苗中的毒株导致了这种大脑感染的说法是错误的。这项研究结果将发表在11月15日的《感染性疾病杂志》上。结果还提示,与先前的观点相反,应用麻疹疫苗进行接种可预防这种感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发生。

  因为感染了SSPE的患者在发病前并未患麻疹,所以无法排除麻疹疫苗中的毒株导致了这种感染的可能性。来自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William Bellini博士和同事评价了这一概念。

  研究者检测了来自11例疑似SSPE的患者的大脑组织样本。11例取大脑样本的患者中的5例和另外7例在病例抗告中确定的SSPE患者被认为是在1989年至1991年间因麻疹疫苗注射率下降而麻疹发病率上扬时感染了SSP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4岁(5-36岁)。

  研究者在SSPE患者的大脑组织样本中发现了野生型麻疹病毒,而这些患者之前未被诊断患有麻疹并且接受过麻疹疫苗接种。

  研究中确认的12例SSPE患者在1989年至1991年间发生了麻疹的事实将麻疹诱发SSPE的发生率提高到了约等于统计上常引用的数据的10倍的水平。这一数据来源于1982年,当时估计每100万人中有8.5人会感染SSPE,这一比率大大地低估了这种风险,现在研究者认为这一比率应该为每10万人中有7到11人会患上SSPE。

  这种更高的发病率可归因于诊断麻疹病例的漏报。其他的可能因素包括:1989-1991年在SSPE发病风险最高的人群中麻疹的发病率较高,如年龄低于5岁的儿童,或者检测的特异基因型的野生型病毒更易于导致SSPE。

  麻疹疫苗被认为极为有效。注射两次可为99%的接种者提供免疫保护。鉴于SSPE的发病率比先前想象的更高和在研究的病例中麻疹疫苗并未导致SSPE,研究者们总结道麻疹疫苗接种计划比先前想象的预防了更多的SSPE感染。